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五千年国学文化薪火相传,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少数民族从国学中汲取廉洁修身的精神力量,10月16日,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与红石榴工作室在梦溪校区实验楼B1南楼442学术报告厅联合举办“国学同心,民族同行”专题讲座。讲座特邀学院人文教研室郝鑫博士担任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姜彦彦、组织员陈旻哲、辅导员刘晓静与全体少数民族学生、港澳台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郝鑫老师以“何为国学”为引,深刻阐述了国学作为民族精神根脉的时代价值,并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孟子思想的核心——“四端说”。他巧妙地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元素相融合,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四端”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更是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培育公正诚信价值理念的深厚文化源泉。郝老师特别指出,“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古老智慧与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他鼓励大家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共同进步。
在交流环节,苏比努尔、迪丽娜菲斯、次仁扎西等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同学踊跃发言,分享了各自成长背景下的文化习俗与国学智慧融合的体会。郝鑫老师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国学是连接各民族文化的思想桥梁,鼓励大家将内在的道德追求转化为促进团结的实际行动。
活动尾声,姜彦彦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堂启迪思想的国学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与家国情怀教育课,为各民族学生理解国学精粹、汲取廉洁智慧搭建了桥梁。她强调,国学精髓是凝聚民族认同、滋养心灵的共同财富,要从“四端”倡导的善良、知耻、礼让、明辨等基本德性做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蚀,让清廉成为青春的底色,并殷切期望全体同学能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在交流互鉴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讲座是学院廉洁文化活动品牌“清风国学堂”的重要内容,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同学们在分享与倾听中,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包容的底蕴与相融相通的情感脉动,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廉洁、正直的种子。展望未来,“清风国学堂”将继续创新形式,深挖国学经典中的廉洁元素,引导全体师生在文化浸润中同心同行,在民族团结中传递清风正气。
(撰稿:苏比努尔·赫克木、刘晓静、陈旻哲 初审:程鹏 二审:丁红 编辑:程鹏)